课程编号:2000502
英文名称:Marxism and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学时/学分:18/1
适用学科(专业):非全日制专业硕士
开课教学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第一主讲人:刘凌峰 第二主讲人: 刘冬雪 第三主讲人: 康洁
执笔:刘冬雪
一、预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公共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性质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方法。阐明方法在知识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说明哲学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的不同,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的超越,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自然界的视角转换盒方法论变革,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基本方法,唯物史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的重要意义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政治的科学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1导论
1.1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科学方法论
※1.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2自然的奥妙与认识自然的方法
2.1马克思主义认识自然界的根本方法
※2.2马克思主义现实世界理论的形成与就哲学抽象世界理论的终结
3 历史之谜的破解与认识社会的方法
3.1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说
※3.2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方法论对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超越
4 人类对自身的探寻及认识人的方法
4.1西方人性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4.2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的形成及其对人和人性问题的科学解答
5 思维的秘密与认识思维的方法
5.1人类对自己认识的认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5.2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的形成及其对认识本质的阐释
6 “物质利益难题”与认识经济的方法
6.1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的经济学转向
※6.2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经济的基本方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7 “苦恼的疑问”与认识政治的方法
7.1政治研究中的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
※7.2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的基本方法及其对政治的科学认识
8 文化的追问与认识文化的方法
※8.1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文化的误读:个体体验还是整体系统
※8.2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化的科学方法及其对西方文化研究方法的超越
四、学时分配表(以章节为单位、以2学时为基本学时)
教学章序及内容 |
学时分配 |
讲授 |
讨论/习题 |
导论 第一节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科学方法论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
2 |
|
第一章自然的奥妙与认识自然的方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认识自然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现实世界理论的形成与就哲学抽象世界理论的终结 |
2 |
|
第二章历史之谜的破解与认识社会的方法 第一节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说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方法论对旧的社会历史理论的超越 |
2 |
|
第三章人类对自身的探寻及认识人的方法 第一节西方人性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的形成及其对人和人性问题的科学解答 |
2 |
|
第四章思维的秘密与认识思维的方法 第一节人类对自己认识的认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的形成及其对认识本质的阐释 |
2 |
|
第五章“物质利益难题”与认识经济的方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的经济学转向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经济的基本方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
2 |
|
第六章“苦恼的疑问”与认识政治的方法 第一节政治研究中的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的基本方法及其对政治的科学认识 |
2 |
|
第七章文化的追问与认识文化的方法 第一节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文化的误读:个体体验还是整体系统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化的科学方法及其对西方文化研究方法的超越 |
2 |
|
课堂讨论、课程总结 |
1 |
1 |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题目可参考以下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状况,结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课程特点自拟题目。
(附:参考题目)
1.分析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
2.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方法论
3.分析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的形成
4.分析马克思研究文化的科学方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构建
六、教材及参考书
参考书:
1.《社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 主编: [英]彼得·温奇著,张庆熊,张缨等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社会科学方法论》 主编:[德]马克斯·韦伯,著出版社: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经济与社会》主编:[德]马克斯·韦伯,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