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定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2010年教育部发文,将《自然辩证法概论》调整为选修课、1个学分、18个课时。我校自1990年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以来,一直承担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自然辩证法概论》在新形势下也面临一定的挑战,需与时俱进。从世界上一流大学以及国内的一流大学来看,它们都非常重视“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因而,我校的这门课程也需结合实际深化改革、重点建设、提高课程的整体水平。
本课以科学技术历史发展为逻辑线索,在人类历史背景下有机融合“地球的地质-生命过程”的理论观点,把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由来展现给学生;宗教的由来和历史发展也是理工科学生所缺少的社会学内容,所以,本课在宗教的由来和产生的讲授中讲解科学革命如何促使科学产生,以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本课结合“大国崛起”讲授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和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本课还要结合科幻电影“星际穿越”讲授爱因斯坦相对论,尤其要以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帮助学生解读相对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理论,从逻辑和历史这两个方面理解科学与技术,对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总体上的认识,深刻理解自然观,理解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一)绪论
1.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以及其学科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和内容、意义。
2.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科学的一般性质;技术的特征;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3.从历史与逻辑这两个方面概述科学与技术:
古代科学技术,古代自然观或自然哲学的特点;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局限;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19世纪的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第二次技术革命
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科学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观
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演化:
物质和物质的形态,物质不灭;自然界的运动形式,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不灭原理,运动形式的矛盾性;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宇宙、恒星、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描绘了自然界演化的辨证图景。
2.自然界的系统联系:自然界的系统联系,系统分类,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界的层次结构;
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的一系列概念:如简单与复杂,线性与非线性,竞争与协同,有序与无序,混沌,自组织与他组织等。自组织的条件;
3.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工自然的特点,自然界的划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全球问题和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获得和整理科学事实的方法: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用于整理科学事实的归纳方法。
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科学抽象,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即三段论式,思想实验;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包括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公理化法。
技术方法的一般特征: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技术方法的类型;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技术方法在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涉及科学技术的价值论、科学技术价值观中的矛盾;科学技术与当代全球问题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即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人类所面对的危机,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的生态悲观主义,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
三、参考书目
教材:《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基础》
作者:李世雁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参考书: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一版,2002年7月第二次印刷
教学目的及教学设想:本课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属于哲学范畴,也称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图景或总观点;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是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具备辩证的理论思维能力,树立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技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因此,要求硕士研究生要联系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实际,不断拓展知识面,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增强科技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
周 次 |
学 时 |
授课内容 |
教学方法 |
1 2 3 4 5 6 7 8 9 |
2 2 2 2 2 2 2 2 2 |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 第四讲 中世纪、阿拉伯的科学技术及近代科学革命 第五讲 近代科学 从伽利略到牛顿 第六讲 19世纪的自然科学 第七讲 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八讲 当代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第九讲 现代科技——相对论 |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
考核方式及说明:
以平时听课、讨论、参与的成绩为参考,最后以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
主要教材及参考文献:
1.教材:《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基础》李世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东北大学出版社,远德玉,2000年8月第一版,2002年7月第二次印刷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